手機一掃 掃出農產品生長地

通過手機掃描包裝上的二維碼,可追溯蔬菜的生產、運輸等情況。新華社發
近日,細心的消費者發現高科技與傳統農產品挂上了鉤,雲南家樂福開始推出用二維碼來追溯農產品產地的服務,你只需要拿出手機掃一掃,就可以知道家樂福超市的水果都是哪裏生產的。
據介紹,雲南省的家樂福門店已全部推廣此技術,雖然目前僅有3種水果採用了溯源體係,不過據家樂福相關負責人表示,二維碼將逐漸覆蓋更多家樂福農超對接產品,從而在更大程度上保障食品安全。
超市
3種水果有電子“身份證”
“家樂福超市農超對接蘋果產自陜西西安市北吉果蔬專業合作社。”昨日,在昆明家樂福世紀廣場店水果區內,蘋果、香梨、荔枝3種水果的擺放臺下多了一塊牌子,記者用手機上的二維碼掃描軟件對著牌子上貼的二維碼一掃,就顯示出了以上信息,若進一步點擊給出的網頁鏈接,還可以看到合作社社長名字、合作社地址、組織機構代碼證以及合作社種植面積等信息。
“感覺蠻高科技的,所以想看看能掃出什麼來。”接受記者隨機採訪時,一位年輕人告訴記者,但問起他對這些果樹“身份證”的看法時,這位年輕人卻表示不大看好,“這種方法值得提倡,但可能效果一般,對大多數消費者來說,他們並不關心這些水果產自哪個合作社。”
記者留心到,這種二維碼追溯係統還是首次在超市出現。不過許多年齡較大的市民對二維碼標識都視而不見,記者上前詢問,一位老大爺才仔細看了看下方的“產地溯源係統介紹”,“這是什麼意思?”老人反問記者並表示從未見過這東西。“我來超市買水果只關心產地和價格。”
對此情況,家樂福相關負責人也表示,現在消費者確實還未形成從消費終端對經營者使用追溯體係的習慣,不過隨著電子產品的更新,這種情況將會逐漸改善。而且盡管在初始階段還局限于全國農超對接的蔬果單品上,但“二維碼”蔬果的出現對農產品種植集約化、信息化及安全監管有重要的示范和引導作用。
對于二維碼信息的提供,家樂福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家樂福二維碼示范水果的全國農超對接採購員同時也是生產過程的信息採集員。通過產地實際考察水果的供種育苗、施肥用藥、加工包裝的生產方式後決定採購,家樂福會同步把生產者信息錄入二維碼的鏈接網站,並實時更新,確保資料有效真實。
普及
農產品追溯係統遇推廣難題
當下快捷、方便的二維碼技術逐漸普及。據了解,二維碼是條碼(一維碼)的一種,一維碼信息儲存量僅有30個字符左右,只能包含字母和數字,佔據空間大,而且一旦損壞就無法再讀取;而二維碼儲存量是一維碼的六七十倍,還能包含圖像和聲音信息,一張一維碼大小的紙能制作四五個二維碼,節約空間和成本不說,受到一定程度破壞後,仍能完整讀取信息。消費者可先用智能手機下載安裝二維碼軟件,例如“我查查”、“快拍”、“微信”等,然後通過手機攝像頭對準商品或其他物品上的二維碼,掃描二三秒鐘,就能獲取二維碼中記錄的信息。
但實際生活中,有二維碼標識的商品卻少得可憐。據記者走訪發現,目前昆明賣場的商品,用的全是一維碼這種傳統條碼。“一維條碼掃描後能顯示商品生產商、品名等信息,但如想要了解商品批號、保質期等更詳細的資料,需要查詢超市內部的進貨記錄。”一家超市的工作人員說。
“我覺得最大的問題還在于大家根本不了解追溯體係的重要性,相關部門對此普及的也不夠。”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業內人士坦言,“例如去年在昆明推廣的肉類蔬菜流通追溯體係,由于老百姓對于‘追溯體係查詢機’還不完全了解,對于買菜拿小票的觀念也還沒有深入,最後很多情況下該機器就成了個擺設。”他認為,對二維碼和追溯體係的認識還需要一個過程。食品從農田到餐桌經歷的環節較多,企業要收集這些信息需要不菲的成本和先進的技術投入,很難實現對供應鏈內每一個節點的完全監控。(完)(歐陽小抒)